单证补充

credit note "Credit Note"(信用凭单)是商业交易中常见的文件,用于记录向客户退还货款或减少应付款项的情况。

 

不是,我们是贸易公司


2. 单证员最开始接触订舱报关制单这种流程,最初一周几个单子一起走雷同的流程,有一种混乱感,哪个单子到哪个点,有没有漏了哪个流程,忘记投保了,忘记credit note了,任何小细节都可能错过。每每这个时候,我会在笔记本或草稿纸上写上整个流程需要完成的事件;不同的订单分列开,已完成的打钩,未完成的空着。待几周滚动下来,心里也基本熟记了基本流程。这时可以打开一张excel,开始画流程图了。这么做的好处是一稿定下来,理清思路又节约时间。图纸打印出来放在工位容易看得到的地方。新订单下来了眼睛一扫,下一步要干什么一目了然。

最重要的是在船期那天写上客户名,编号。我们公司的习惯是合同号即是船期日,如170811.若那天有两个以上的客户订单,那就写在前一天前两天,编号170810,170809之类,画一个箭头到准确的船期日。之后把第二条总结出来的流程事件标上编号,1,2,3,4,完成一件就在客户名下面写上相应的编号,对于接下来要做什么,思路也是清清楚楚的


通常订舱要提前一周订,遇到外地的生产商,还要再提早2-3天提醒发货,保证进仓日之前能到货。每个客户对应的厂商究竟提前多少天订舱合适呢?在台历上画一笔订舱日,或者台账本的附录一月计划表上,画出订舱日,就能清晰地看到距离船期多少天,记久了,条件反射就回应出某某客户订单提早多少天订舱是最佳时间,这里的最佳时间是让自己既可以在两个订单之间的空闲时间里休息调整一下,也不耽误订单的流程进度。


我入职那天,人事和上司都无意提及了我的前任,实习生,最后阶段因为有一笔订单没有扣除credit note,客户打了错误的金额过来,到我入职的时候,这件事还没有解决。


本周的工作不太顺利,主要因为PMS吧,脑子不太活络,许多任务突然变得手生,盯流程表盯了半天也没想起来下一步要做什么。
期间又发了个新帖子,问excel加总公式的问题。因为据猜测,我们的一位长期客户被泰国海关盯上了,他们核查了所有的shipping doc,即使加总结果一致,他们也要人工计算所有的小数点是不是相符。
于是便发现了excel的一个黑洞。
比如A1=1.475,保留两位小数是1.48,所以打印出来的纸质,肉眼上看到的是1.48。
如果计算A1*2=2.95,肉眼上看1.48*2显然不等于2.95
现在海关就和那位客户纠结,你们这些数字加起来并不等于总数啊,差了多少多少的小数点,要改单,才能清关!
客户发邮件过来,闹了一个半工作日,我不断地跟他解释是EXCEL显示的问题,他却一定要我手动改正,帮他清关,看在他被海关卡住的份上,我才勉强改了。


原来出口给A公司的商品是易碎品,需要投保;出口B公司的商品允许30%损耗,在后期去做credit note. 原来1号代理公司是我们自营的业务,2号代理公司处理的是外来的业务;有FORM E的发票日期开FORM E上的,不开FORM E的自然用船期的日期。


就比如我们平时出的货,一次都要几百个箱子,10个托盘左右,在算毛重,均摊托盘重量时,很习惯把一个三位数放在分母上。但有一次,货物量很少,只有一个托盘,4个箱子,算毛重的时候,只要托盘数/4就行了,我一晕,拿总的件数(三位数)去除了,所以和厂家发来的重量怎么都匹配不了。幸好师傅事先做了一张报给海关的表,我作弊点开了毛重里的单元格公式,恍然大悟,这才意识到自己错在了哪里。后来,又发生了一件类似的错误,那次装箱有半箱的情况,我又忘了按比例调整净重和毛重。这些错误拎在台面上讲特别不应该,然而偏偏就是容易忽视的,复核的盲区。
另外,8月上旬,师傅正好休假两天,就在那两天里,厂家突然发来通知说某货品来不及按原来的ETD出货。比我早先入司的前辈作为主力,联系了海关代理,报告这批订单需要修改内容,问可否来得及更新信息。海关代理不巧正好也不在办公室,在电话里回复了已经报关,FORM E也做了。前辈接着与客户联系,寻求替代方案,得出的结论是另一个品种的货品新增一些,原品种货品有多少出多少。既然FM已经出了,就侥幸不要被海关查到那一箱替代物。过了几天师傅回来了,问了来龙去脉,当即判断说,一定是海关代理搞错了,离船期还有一周,怎么可能FORM E就出了呢?再去问,果然如此,还有修改的机会。事后,师傅补充说,制单的原则就是单单相符,即使当时时间紧张,已经出单了,也要hold住,改成正确的信息。决不能存不被海关查验到的侥幸心理。
上文既然提到了装箱单表述,我这儿再详述一下装箱习惯用语。大家看到类似的描述就知道要填写什么数字了。
每箱数量:纸箱件数  Qty/Ctn  PCS  数量(个/箱)
箱数:纸箱数量  Carton No.  CTNS
每箱毛重:纸箱毛重+托盘均摊重量  GW/Ctn+托盘均摊重量  GW/Ctn(无托盘情况)
每箱净重:纸箱净重  GW/Ctn-1kg(不提供净重的情况)  N.W/Ctns


大家有没有碰到过经常变更订单的客户呢?我们有一个长期客户,每次都会预告一年或者半年的需求量,然后每月发2-3次货。做熟了基本上都知道,船期前3天需要进仓,前6天左右就要提醒厂商准备打包发货。然而这位客户每隔一两周都要重新回顾一遍该月的订单发送情况,然后修修改改,这个提前一周,那个延后一周,突然再新增些货物。厂商哭死,新增的实在赶不及通知客户延后也就算了,偏偏是有库存的那些东西,拆了装,装了拆,一张装箱单迟迟不能定稿。多个部门的人一起互相抱怨。这周就碰上了N多改走空运的货物,以及一个新品种,需求量上万个,厂商回应说新品种没库存,少说也要9月底才能做好。有什么办法呢?╮(╯▽╰)╭客户也是不动脑子随便乱加订单;然后嘛虽说订单多,厂家会高兴,然而不能赶工,错过采购机会也是头疼。说不定下一次就不采购这个品种了呢~

客户一开始有一批货,分两周的周五船运,中途有一部分改空运,来回几次修改,最后的结果日子恰好和船运的日期重合。于是我便猜想是不是随船走,不空运了。(对方是泰国英语,所以翻译过来有点歧义)。师傅很快发现了我的迷思,马上告诉我,即使日子与船运日期相同,定下空运的货品,一定要发空运。
我们的出口代理会帮我们报关,出FORM E。FORM E 一般先出一份草稿,然后提单出来之后,发给他们更新FORM E的信息正式出稿。刚开始我会把所有收到的信息一股脑的丢给出口代理,后来他们打电话来啦,说不需要FORM E的单子,就不需要发给他们提单信息。
空运的单据需要提前一天或至少空运当天发正本扫描件给到客户方便他们提货,纸质正本后发。
有部分客户的形式发票上的日期跟随的是船期。由于我们的合同号是按照船期日期编写的,所以大多数情况合同号=船期=发票日期。偶尔单子多的时候会把合同号改成船期的前一天或后一天,有时思想开小差,做发票日期的时候顺便就写成了合同号上的日子。尴尬的是正本传过去之后,客户回复要求重新打印签字回传。还好这几个客户是我们自己买单出口的,改起来很快。另外还是同一个客户,我发票上的unit price 小数点后面只保留了两位,而单价精确到了第三位,所以打印出来的单子上蜜汁显示0.98*1000=9840(举个简单的例子)。这个错误可能是光看EXCEL大数据是看不出来的。于是又重新打印签字回传……


1. 经常接触的客户中哪些客户是坑,是需要特别关注留心的,红色记号笔标出来,他们所有的特殊要求烂熟于心。经过我那位坑人客户的洗礼,我才知道原来FORM E的品名表述是可以自定义设计的,而且根据代理公司的收费标准,一张FORM E就要120元,如果描述有意要写的具体写得多,按纸张数量收费。我们20号左右有一票船运,东西特别多,是那位坑子的,FORM E 还要拆开两份做(20条一份)而且相同的货物落在不同订单号里还要求不能合并╮(╯▽╰)╭有时候最后一张FORM E就拖了个唛头的小尾巴,瓦萨啊,难过啊。没办法呀。
2. 遇到以上这些坑子,各种需要复核的单子打印出来,用直尺一行一行对啊!打印!直尺!不要眼花!
3. 不知各位的公司,每一单的利润怎么算法的?我们的默认规定是,如果一单的美元金额超过10w,最好拆单分两批船运,否则会被海关特别关注。然而如果货物特别少,又找代理,走一票船又感觉成本亏了,只能吐槽吐槽。还有个基本小常识,海运费和空运费都有下限,海运3吨以下统一按3*12=36美元;空运45KG以下,按1250元统一收费。
4. 空运的订单,提单、单据出来后马上扫描发给客户供当天清关,正本后续寄国际快递。
5. 做一份经手文件的台账,我的状况是快递收发情况、发票收发情况以及我们自己系统里的一个合同上传情况,一张订单里还缺什么纸质材料,查一查就明白了。


今天学到了一个新tips,其实还是对流程不理解造成的。出口的最后一步是寄送单据,时间点在船期之后。
我做熟了之后,往往船期当天或前一天就急着寄给客户,然而时不时还是会有小问题。比方说货代忙起来忘记通知我此票船期晚开的事。我自己也没意识到,如果未收到货代发来的正式提单扫描件,光凭提单草稿确认件是不足以百分百保准船期日期的。近期就发生过国际DHL刚刚寄走,就来通知说晚开,需要修改单据里关于日期方面的内容。


后果最严重的错误是忘记credit note 这茬,如果在TT付款时才发现金额不对就晚了,虽然是长期客户,但也是翻脸不认帐的朋友。曾经我之前的实习生就因为忘记了credit note,而导致客户不想再追付一笔,只能在之后的订单中拆拆补补,手动修改一份新的credit note(内容是不良率)追平之前少打的钱。
我本人也差点忘记一次,冷汗那个直冒啊,算了下时间还不算晚,赶紧像没什么事一样写了份邮件出去,将C/N扫描件补上。
就在刚在发现了一个失误,客户要催一份订单,要提前一周空运,但是供货商一开始说不行,那我就在表格上填了待定。哪知道后来供货商又可以按时交货了,而我筛选时,没把待定行筛出来,就报关去了。目前客户还不知道,供货商倒是来了电话问起这茬,说一会儿要提前空运一会儿怎么又取消了。我这才翻出旧账来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这可怎么办哟,装糊涂吗……时刻关注我会再更新后续的。

最近又学到一个新的概念,双渠道供货,客户看中两家厂生产的同样的货,那就让他们同时供货,比例由客户定,比如10000的订单,4成给A,6成给B,有可能未来看他们的出货质量,逐渐侧重某个厂家的货物。于是涉及到双渠道的单价问题,这个单价是按照出货比例以及我们的成本定下的。而最近,出6成的B来不及出货了,客户临时决定把6成换成A,4成给B,可是这不是光改比例的问题,单价这里还得调整成我们不能亏本的单价,得重新报价。也不知道新的报价客户能不能接受了,我猜如果急需这批货物的话,应该是会接受的。

最后是产地证的tips,不知是我们公司还是所有做产地证的都是这个规定,描述多少cartons的时候,须描述整数,不能描述二分之一,三分之二这样的。有时我们的装箱情况和订单数量不一样,比如一个货物两个订单,1000+400个/箱,装箱是700+700/箱,那么form E就按照700+700的来做。

 

好不容易自己的错误改掉了,客户突然来邮件说要加货╮(╯▽╰)╭19号空运,今天进仓了都要,问问厂商说来得及,就又和出口代理+货代打招呼更新数据。我这人吧,如果时间紧急会越做越乱,心里慌慌的。加了货,更新了舱位数据以及报关资料后,特地看了一眼唛头,我还特地看了,订单号加了一个,然而邮件发出去后才被告知托盘数没有更新。多了30箱货,所以增加了一个托……
于是领导便和我念叨了对我的要求就是零差错。可以再发邮件前检查出大大小小的错误,一旦决定发邮件,则不能有任何错误。她说前几年质量不好的助理也有,做得久的助理,5年来一个人工错误都没有,想想都觉得是个挑战啊。

 

近期错误要点整理

1.季度过渡期间需要反复复核报价。(解释:楼主公司的客户一季度变动一次价格)
2.客户临近船期变动订单时深呼吸,不要慌张,像做新订单一样重新做一遍。
3.计算舱位数据时多按几次计算器,避免手误。
4.唛头需要更新时要同时关注订单号和托盘数等多个地方。
5.提单表格反复确认有无空白未填信息后再发送。
6.打印草稿出来核对是否有打印盲区,即电脑能够显示却没有打印完整的地方;或是单价小数位后几位并未显示的情况。
7.船期后一天致电货代公司询问是否正常出船,如延后及时更改提单。

往后决定制作月度错误率总结,希望自己的正确率逐步提高吧。

 

10月份开始我们的一个长期客户,恰逢他们三季度转四季度调整报价;双渠道比例调整使得某几个型号价格变动;10月中旬又讨论了一次统一降价事宜。
三管齐下,导致我们10月末的船期中,有不同时间段下来的订单,需要查询不同的报价单。
这事儿吧,不能一次性写对,我一稿,知道分清三季度和四季度的订单,糊里糊涂的弄对了双渠道的价格,但是对于降价事宜表示不太清楚,邮件没有抄送给我这个小巴辣子,只是在日常聊天中听说过这么一件事。于是有一个型号没写对价格,师傅解释了一下为什么不能只参照电子档文件,因为当时可能是正确的价格,但是时间久了,任何临时调整、降价策略都会影响到电子档的正确性。而不选择更新电子档,是因为凭空增加了工作量,试想客户是那种过几天就改主意的风格怎么办。还不如在临近船期需要订舱报关时,一次性修改。那时任凭客户再怎么作,也就只能加加货物,价格方面不会变动了。
这件事告诉我,需要时刻关注部门里所有业务的动向,有任何不确定的情况,几个人共同来确认当时的定价方案。搞清价格变化时间点,拿本小本子或者即时贴记一下,放在办公位容易拿到的地方,遇到相关单据就瞄一眼作二次反复确认。

 

还有FE,这个客户的风格就是着急拿到单据的人,船开前一天就问了要。曾经她也抱怨说产地证上的日期和实际的不符,那我们就跟她解释,你要快点拿单子,就必须接受船有晚开的可能性。反正就这么心照不宣的约定成俗了。

 

N久没来更新了,不知道是坏事还是好事的说。
总结到这一步,有点发展成为出错集合贴了,也好,在错误中再次总结经验,自我成长。
这一次,虽然避免了PMS症状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然而还是疏漏了一个小点:一般我们出货给客户后,会有不良品的反馈,经过双方核实承认责任后,会有credit note给到客户。厂家方看到的是不良报告上的金额,客户看到的是credit note和invoice,他们会扣除c/n的金额后打余款过来。
这两个金额会有些许的不同,比如不良报告上给厂家看到的是100元,creditnote上写的是98元。个中的缘由不去说它。之前没有遇到问题的原因是,一份不良报告中包含几份credit note,先前我一直是摘取其中几份c/n,所以按c/n上的金额直接加总没有出过错。这一次因为恰巧准备扣除一份不良报告中所有涉及的credit note, 报告末尾有一行加总金额,我贪图方便,心想就不需要一个一个加过来了,直接把这个金额放到报关资料里去做扣除了。今天预备做下一票的不良品扣除工作,才回过神来,好像数字上有差异嘛,那么上一份肯定出问题了。马上回去复核后果然如此,清关金额高于报关金额,会被海关吊住问话的。好在资料寄出去没几天,TT60天的客户,还有时间做修改。惊魂一刻啊!
昨天公司帮我们做了培训,关于报联商,horenso(日企更熟悉一些这个说法),如何向上司报告,与同事联系,与客户协商。其中有提到一些案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在工作中出错频繁,原因就是想当然的主观臆断,没想到刚培训完就碰上了真实案例。真的是惭愧惭愧

 

比方说,如何定价,比方说如何与客户厂家沟通不良品的解决方案,比方说如何应对国内的环保号召,与厂家商量如何改进零配件的制作方式。
这么多年工作,一点长进都没有,除了做好自己的业务,我一直缺少对办公室文化、与他人有效沟通的学习力。因为工作业务并不是简单的家务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纠葛,怎么说怎么做才能面面俱到,每一方都被settle down comfortably,也许是我这个快人快语的白羊座一生都要学习的事情。头脑过于简单,意识不到某句话说出去可能带来的后果。其实不一定是头脑不好的关系,只是因为经历过少,没有体察到更深层的一面,导致做事片面化,让别人不快,也让自己觉得冤枉。
这可能更偏向于出口交流板块里与客户沟通的技巧问题了,我们作为厂家和客户的过渡桥梁,是不能照搬原句传来传去的。再说进出口都是不同国家的人在交流,不在乎是否及时传达(特指一定要在几分钟内做出反应)。师傅的原话是,不能把我们的底牌亮给客户,也尽量不要把任何细节透露给厂家。在我的印象里,师傅对我嘱咐了三次。第一次是让我不要把正确的船期告知厂家,只给一个进仓日,原因是让厂家安心生产,不赶最后一刻以防变数;第二次颠倒过来,不要把厂家具体的生产节奏告诉客户,以防客户有意拟定一个比较赶的日期,或者随意将海运改成空运,增加我们自己的成本;第三次具体事例有些遗忘了,应该和前两次的性质类似,我当时还想怎么重复犯了相同的错误,自我检讨了一下。今后遇到突发情况,我一定要记得脑子里先思考一下该如何应对,不确定的点和师傅做确认,然后再去做。

下面想要纠正一下47楼我当时所说的一件案例,当时我执意在船晚开的情况下重新做提单更新给客户,事后才发觉并不需要那么大费周章。原来客户可以凭船晚开的证明照样提到货物。恰逢这几个月,东南亚那里的运输不畅,每周船期都晚开,如果执意修正船期,那每天都在改改改。有一班船从周五改周日然后改下周三,每次通知晚开都去改提单的话,工作量重复无意义人家签字的人也不情不愿的呀。

接着说一个啼笑皆非的错误,是FORM E的人开错的,而我也没检查出来。产地证发票日期一栏,2017年居然打成了2011年。按情理上来讲,因为错误太奇葩,很容易get到就是笔误,但是相关人员就很严格的说有不符点。我们不得不重新花钱做一张新的,而又因为产地证的发票号码不能重复,所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号,提单的号码也相应作了微调,总算是顺利清关了。

 

和客户协商人工调整下个订单的发票金额,即在发票中调整货物单价,从而与加上上一单缺少的金额(或减去上一单多打的金额)相等。如果是长期往来的客户,不会故意不同意这么做。
再补充一下,另外一种方法就是重新做一张差价credit note或者debit note,让他从新订单发票中调整。


年前对跟单工作比较重要的事宜就是和货代确认船公司的船期,并提示国外客户,给出友情建议的节前最晚航次和节后最早航次。
船公司给出的日子并不决定客户安排的日子。我们长期出口泰国,基本放一周左右的余量,以防船晚开的情况发生。例如今年我们给客户通知的ETD是2/2和3/2,有些着急的客户会安排这两天,其他无所谓的客户就会空开两月份。
2/2开过去2/10,就算晚七天(曾经有过晚了五天的情况),过节的时候已经到泰国港口了,中国人该过节就过节去了。2/22开始上班,正好离3/2有一周多的时间用来着手准备报关工作,不急不缓。
做外贸的朋友们务必对时间概念要清晰有条理,发生特殊情况会花多久时间解决,一定要将最坏的打算计算到进出口的跟单流程里去。按时开船不错,晚开了也不耽误客户的用量计划。
这些事去年年底就应该打算起来了,因为客户下订单的周期,一般是1月份下订单给三月份用的,最多可能隔四个月。一些固定用量的客户,会一次性发几张订单下来,把第二年上半年的用量都定下。12月份就告知客户假期提示,可以提前规划哪些急用的货物年前下单,不急的年后下单。
此外发此类邮件的时候务必前后检查,重要的信息千万不可写错,万一一个简单的笔误造成客户来不及提供货物给自己的终端客户,就太不值了。

 

对自己重申重申再重申,进仓日期≠船期,将进仓日期告知厂商,切勿将客户的直接日期信息复制粘贴到表格上发给客户!!!

两周前通知差错3天,生产计划调整后再让人家赶工真的很不好意思……最佳方案是海运赶上既定日期,空运延后两天,最差的方案海运也延后两天船期,问题是进仓时间非常赶,万一截关,只能海运延后一周的周五了……对客户也不好交代……


这个没有什么理由,我这个帖子写得比较早,举的是我们其中一家合作较为频繁的代理公司的操作案例,之后慢慢了解到我们也有其他固定合作的代理,资料只要发一个人的邮箱就可以收到所有的报关文件。帖子中案例的货代和出口代理互相之间也都认识,应酬吃饭也都是一起吃的。他们公司之间应该也是长期合作关系。


跟进这件事的进展,因为发现的还算及时,厂商回复说能赶得上原定的安排,我也承认了我的失误,不过话说回来,有个给力的厂家也是外贸公司的福气~~

 


不是附页哦,就是产地证description正文,客户要求写的细节比较多,造成页数非常多,一页120


我们2月2日去BKK的船迟到了一周多,和2月9日订的去同一港口的船,一起在12日离港的,也是醉了。


有些客户要求的是电放提单,所以扫描版一出就可以寄单据了


哎?你们是正本比电放早?
货代给我们的正本扫描版是船期后一天,电放的电子版一般快的话当天可以出来,然后电放客户就当天寄单据,正本客户等货代把提单快递过来后我们再寄给客户的。


这也看客户的性格,有些聪明的客户,会抓住你一切可以暗示节奏的只字片语,提出额外的要求。比如3月30日的船期,你老实的跟他说有部分货要延后几天才能准备好,也许他会提出3月30日正常海运,4月初再来一次空运。我们的报价已定,多出的空运成本只能自己吃进了。最好就是不要告诉他任何信息,到时候提单拿到手,比方4月3日开船,可以合理解释为船晚开了。


感谢你的认真解读提问,这个问题涉及是我表述没到位:货代会在船开前一到两天发我一份确认件,非正式提单,我按照这上面的日期做出shipping doc。船晚开后,日期有了变化,我要把sales note上的船期做同步更正。我的师傅习惯把shipping doc一套也称作为提单,可能你理解成货代船运提单了?


嗯,一般应该婉拒指定货代,为了操作顺手,知根知底。


楼主公司有一长期合作的厂商,他们是用某网页邮箱来收发邮件的,然而时不时的这个网页邮箱会抽风,不能正常接收邮件。一来二去边总结除了经验,凡是发给这家厂商的邮件,若半天没有回复,必定电话微信问上一句收到没有。
再者,也不要盲目自信于对方的记忆力,近期就出现了明明邮件回复我进仓日期OK的确认,临到末了,却反问说有这回事吗,然后我不得不把历史邮件转发给她,让她吃瘪。

最后还不能相信搞外贸的人拥有超强的清关能力。几周前楼主刚遭遇过一个泰国空运,到了目的港,对方抽了单,拿到了正式提单却提不了货,居然还混淆概念,要求我们电放给他们。事情是怎么回事呢,对方截了一张图片给我们,说泰国海关的系统tracking 的info,显示的是另一家公司的名字。而我方提供的离港航空公司的系统截图清晰的显示所有信息是正确的。故猜测应该是泰国方面海关人员将某信息手动填写错误,明明是对方失误的原因,却半天一封邮件的催我们这里沟通解决。结局是我们的货代联系浦东机场,请机场相关人员联系泰国曼谷机场修改信息,绕了这么一大圈……关键这人吧,提到了货,也没回复一封谢谢协助之类的邮件,真的是,感叹一声,为谁辛苦为谁忙。

 

 

双抬头FORME产地证已经不好用了,现在都是直接做单抬头的。

 

唛头的作用就是告知客人这箱货里装了什么产品,装了多少个,另外尾数箱可以单独标记一下,如果打成托盘出货,最好还是围一下膜,避免运输途中遭受水侵等影响产品;二楼回复的很全面了

箱数:XX-xx
品名:xx
数量:xx
箱规:xx*xx*xx
毛重:xx
时间:xx年xx月xx日


1:这种情况里面每个纸箱上也都加上唛头,要让客人看纸箱外包装就能知道纸箱里装了多少货,装了什么货。
2:图案标示和注意事项可以不加在箱单唛头那栏,可以把每个品种对应的箱号加上.
3:所有纸箱都加上唛头。
4:纸箱上标上纸箱号。标法打个比方,一共50箱货,箱号标1/50-50/50即可。

 

如果是整箱运输,唛头不必在提单上显示,可以在fp和装箱单等单据上显示。如果是拼箱或者散货运输则必须将唛头在外包装上显示出来。

 

离岸公司单证操作

我们公司是一家工厂,有自主进出口权,在香港成立了一家离岸公司,请教一下通过离岸公司进出口,单据如何操作。
出口(我司 A, 离岸公司 B, 收货人 C)
a. 出口报关单境外收货人是写B公司吗
b.BL Shipper 是写A 公司 还是B 公司,如果写B公司影响出口退税吗,如果写A公司,信用证是不是要允许第三方单据;Consignee / Notify Party 可以写C公司吗
c.C/O 和 FORM E 抬头怎么做,发货人做A 公司,收货人做C 公司,然后提供B 和 C 的第三方fp可以吗


楼主出口东盟国家吗?

用香港公司B做清关单据资料就可以了啊
提单发货人写香港公司  装箱单  商业fp这些也是
通过香港公司出口,FORM E 产地证做第三方fp即可


C/O 和 FORM E 抬头根据提单来,如果你用大陆公司做提单抬头,其他单据你都用大陆公司。
如果用离岸公司做提单,产地证只能显示离岸公司货描做第三方,第13栏第三方fp打钩


地证CO第一栏双抬头,出证公司VIA香港离岸公司,产地证FORM E,第一栏出证公司,香港离岸公司显示在货描处,第十三栏第三方fp那栏打勾。


如果用离岸公司做提单,产地证只能显示离岸公司货描做第三方

 

 

Merchandiser一般指跟单员

 

 

发表于 2023-12-28 11:53  资料  个人空间  Inmail 个人短信  加为好友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出口退税,运费错误

外贸财务新手:
公司11月拿到出口退税资格,12月进行了一次出口货物报关。订单运输方式是DAP,合同总金额是1万美金。今天收到报关单,发现报关单上面的运输方式是CIF,运费跟保费没有转为美元(运费实际是人民币668,结果报关单上面是USD668)。
请问大佬们,遇到这个情况该如何处理啊?
是需要联系报关行修改报关单吗?
企业第一次申请出口退税税务局是要实地核查的。


DAP是什么意思DAP是指目的地交货至指定地点,不含卸货,不含进口清关费用。DAP类似于取代了的DAF、DES和DDU三个术语

 


发表于 2024-1-2 15:50  资料  个人空间  Inmail 个人短信  加为好友  只看该作者 QQ
看一下外汇总款减去错误的运保费,折算人民币,减去成本费用后,是否还有盈利,如果还没有亏损,问题不大,如果亏损了,建议申请更正报关单。

 

 

发表于 2024-7-2 16:35  资料  个人空间  Inmail 个人短信  加为好友  只看该作者
出口实际装柜数字少,如果删单重报的话这班船还能走吗?

我们出口装柜数字比截单的数据少几十箱,装柜之前数据就已经截掉了,舱单和报关已经完成,数据又改不掉,如果我们删单重报的话这班船是不是就赶不上了,如果数据不改,怕到时候客户会多交关税,还有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发表于 2024-7-2 16:42  资料  个人空间  Inmail 个人短信  加为好友  只看该作者
不能咯删单重报需要提供未上船证明

 

发表于 2024-7-2 23:28  资料  个人空间  Inmail 个人短信  加为好友  只看该作者 QQ
删单重报需要时间。

 

发表于 2024-7-2 23:28  资料  个人空间  Inmail 个人短信  加为好友  只看该作者 QQ
删单重报需要时间。

 

 

有折扣的CI


直接按照折扣金额做个CI。数量单价能对上就行。
回复于 2024-9-24 15:41


CI直接做discount 就可以了,可以和客户确认下,是要显示总价打折,还是单项折后价。
回复于 2024-9-24 16:56


有折扣的CI怎么做
318 次阅读 / 5 次回复

头像 VincyLee2 高级会员 5注册年限

合同有几个型号单价不同
总值给了个折扣
清关CI要怎么显示 应该不能显示折扣项吧?

给的折扣除以总数除不尽 所以疑惑
发布于 2024-9-24 15:24


https://bbs.fobshanghai.com/thread-9155959-1-1.html

 

【报关单填制】包装种类和件数怎么填?“其他包装”不能乱选,报错会被罚


https://mp.weixin.qq.com/s/T-7F_sBVyzoivErgwfyzyQ

 

贸易术语是CFR,报关单上的金额申报多少?

问:贸易术语是CFR,报关单上的金额申报多少?
问:报关是报CFR,海运费是5000,货值40000,那报关单上的总金额是报40000还是45000呢?
如果报关是报CFR的,海运费是5000美金,货值40000美金,报关单上注明海运费,那报关单的总金额是报40000美金还是45000美金呢?
巧巧答:出口报关单总金额还是按照45000去申报,报关单的成交方式栏填CFR,运费栏填5000
财务外贸出口退税开票增值税金额按照FOB金额40000
FOB=CFR-海运费CFR(Cost and Freight,成本加运费)
CFR空运的话,贸易术语应是CPT才对
CFR仅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如海运或内河运输。
成交方式CFR和CPT有什么区别?
CPT(Carriage Paid To)和CFR(Cost and Freight)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两种贸易术语,主要区别包括:
1.适用运输方式不同:CPT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空运/公路/铁路等),包括多式联运(多种运输方式结合,可能一部分铁路,后半段公路)。CFR仅适用于海上水上运输方式,如海运或内河运输。
2.交货地点不同:CPT的交货地点是卖方指定的承运人/货代代理处,即货交承运人。CFR的交货地点是海运装运港/起运港,风险划分以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为界限。
3.风险划分界限不同:CPT的风险划分以货交承运人/代理人为界限。CFR的风险划分以船舷为界限。
4.卖方承担的责任和费用不同:CPT术语下,卖方负责支付将货物运至目的地的海运费,也不负责购买保险费。CFR术语下,卖方负责支付将货物运至装运港的海运费,风险在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时转移。
5.运输单据不同:CPT术语下,卖方提供的运输单据视不同运输方式而定,可以是海运提单、铁路运单、公路进出境载货清单或多式联运提单(Multimodal Bill of Lading)。CFR术语下,卖方一般应向买方提供已装船清洁海运提单。
以上五点,CPT和CFR两种贸易术语不同之处

 

 

发票号/合同协议号编写规律问:


请教一下,报关用的合同协议号是根据什么来写呢?PI上没有写合同协议号?合同号编写依据是什么?
答:我们报关合同协议号就是PI NO.形式发票号,发票号
PI 发票号/合同协议号编写规律:公司名称+年份+业务+客户名称+数字0011.自己公司名称拼写首字母,如青岛:QD2.年份2024年:243.业务巧巧:QQ 4.客户名称,如华悦:HY5.第几个订单:001,002
以上结合合同号发票号就是QD24QQHY001
一般看合同号编写要一下看出来,哪个客户,哪个业务,一年做多少票订单,看一眼就一目了然
一种情况可以直接安排客户提供的PO号当做发票号申报报关,就是一旦是大客户一年上百订单量,要是按照自己的合同编号填写的话,对账会很麻烦,统一唯一一个发票号会比较容易对账对单

以上end

 

 

马士基船公司的操作专家,麻烦问一下:你家SI(补料)上要求填写的HTS CODE到底是需要填写出口产品中国国内的HS CODE呢?还是填写进口国清关用的HS CODE? 是否需要填写十位数呢?还是只填写六位就可以呢?我问了几个操作,说法不一。我希望能得到准确的答案,万分感激。
发布于 2025-4-10 21:16

 

Christ_weidem VIP会员 7注册年限

我们最近发深圳马士基填的HS是8位
回复于 2025-4-10 21:48

俄罗斯货款代收

头像 moses9922 外贸独行侠 17注册年限

maersk go用的六位HS编码,是国内的出口编码。
我经常用MAERSK GO出货。
回复于 2025-4-10 21:57


头像 moses9922 外贸独行侠 17注册年限

至于线下货代要多少位,我就不知道了
但是马士基系统只要六位,最多也只有六位!
回复于 2025-4-10 21:57


头像 moses9922 外贸独行侠 17注册年限

如果有多个品名,只需要提供其中一个HS CODE即可。
回复于 2025-4-10 22:06


头像 mengyaogz 中级会员 16注册年限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补料的hs code   我一般是写和国内报关单一致的 hs code 。
你要理解船公司的作用  他仅仅是需要 hs code  来判断 你的产品 是什么大类 ,他没有要求你必须和 报关单上那么严谨。
船公司的订舱是按大类的品名走的 所以不用特别纠结 谨慎  船公司的 hs code  没有报关单上的多  其实也没事
回复于 2025-4-11 09:36


头像 xintianshui 中级会员 16注册年限

肯定是六位。 SO上有说明。 我一般写目的港那边的hs
回复于 2025-4-11 10:02


头像 priscillax 中级会员 1注册年限

提单要给目的港清关用的,优先目的港认可的HS CODE. 通常6位,目的港有要求的例外
回复于 2025-4-11 15:06


头像 susanlam 中级会员 19注册年限

除非你客户对HS CODE有明确要求,不然一般都是提供6位的HS CODE即可。
回复于 2025-4-11 15:14

 

ben1885 论坛元老 17注册年限

提单是目的港清关用的
所以我这边的都是国外要求的CODE
回复于 2025-4-11 16:02


头像 Joeyleesin 中级会员 1注册年限

我不太理解
SI不就是用来做最后的提单吗,提单不就是国外那边用来清关的吗,那当然是按国外确认要求的HS编码呀(只是说可能国外用到的不少会和国内出口用的hs编码一致),为什么要分不同船公司
 

2.8月份有1HQ的柜子运到西亚,这个月到港。这票是出OB双抬头的,我们公司的名字和对方厂商的名字同时显示在提单上,船公司C(出于素养不公布名字)要求需要双方盖章,寄正本保函给C后才能安排放货。所以流程基本是对方厂商打印保函,把章盖在上面然后顺丰特快寄到我们这边,等货款到了之后也盖章,然后寄到C那边。一来一回大概需要两天时间。
然后恶心的来了,我们做完流程之后寄过去,C收完说啊我们这边整个系统更新,电放保函格式也换了个新的,你们这边重新盖章安排哈。那第一次遇到这情况也没办法
第二次走完流程后, 说啊你们用的这个新的保函格式怎么左右两边这个框框大小不一致呢,重新搞;
第三次,这次用了正确的格式,寄过去后,C说你们这个电放保函怎么没有写O/B这个名称呢(中文名称没有,英文名称里有),用手写补上o/b也不可以,重新寄一份。。。。。
第四次,没走流程了因为有让对方工厂之前寄带章的空白纸过来,补上O/B后寄过去。结果就是,因为用的空白纸上面的章有点点浅,C说这个是彩打章不是盖的,要重新再弄一次。
我嘞个逆天,保函不更新不说,又在里面挑三拣四啥内容也不通融,补交的这一次也不同意放货。最后还是我们货代狠,直接打电话痛骂了一顿挂完电话,后面船公司总算同意在第三次电放保函上面补上o/b手写字样,安排放货。

 

1.上个月末,收到一单去南美的单子,要三个产品打成一托,运到货代那里货代安排拼柜。其中这单里面有粉末,是从外厂那里购置并一块出运给国外的,外厂那边没有出口权无法用自己的抬头报关,每次都是委托他人去处理报关。因此这三个产品计划是粉末和A产品maidan,B产品单证报关做退税。而这单的货代无法对这个粉末maidan,在要求需要单证报关资料,无论怎么说提供不了单证资料也没用,在他们那边没人敢接这个单。最后软磨硬泡安排将这批货转运到香港然后安排处理。但是,问题又来一个,货代告知货物运到香港然后报关费用各种罗里吧嗦费用一大堆,总之下来就是一句话,把退税的产品也当maidan处理,不然到时候一托货会被拆开装运不知道会到哪。。最后也只能告知上司同意B产品也maidan走掉。现在这一托货还在我们这里没有处理掉,说是国外没确认费用,还不知道这后面还会有什么变动。
回复于 2024-9-9 14:09


Previous page: 出口单证
Next page: 原产地验证


新新对公--标准化业务咨询通道如上:微信为newnewlandvisa(可直接微信扫描添加)BroadExport  

各国无犯罪证明(Police Certificate)、海牙认证(Apostille)、领事认证(Legalization)办理- © Copyright - 新新对公--跨国文件综合对公服务 京ICP备202100652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277号